閱讀,就是把眼睛看到的事物與腦中的背景知識有意義的連結,進而解釋所看到的事物, 這個連結與解釋過程,讓我們腦中留下所看到的事物一些記憶。所以,閱讀書之外,我們也會閱讀風景、閱讀人,當然包括閱讀泰雅族, 條件是我們對這些風景、這些人有興趣,我們眼睛才會留神、腦中才會進行有意義的連結與解釋。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講一個泰雅獵人的故事,有很多幅圖畫,每幅圖畫都有一段文字。 一般來說,這類書叫做「橋梁書」,就是那些有圖畫的文字的書,用來引導孩子逐漸從閱讀圖書到閱讀文字書。 也許有些人認為,這些都是給兒童看的書,其實不然。現在有些人推動成人看圖畫書,其中一個原因是圖畫代表很多想像。我們現代的成人, 越長大就好像越缺乏想像。想想看,我們對森林有多少種想像,或者說,我們想要把森林描繪出多少樣子?這本書有很多圖畫, 包括森林、樹木、房子、魚、鳥、以及各式各樣裝扮的人,會激發我們對泰雅族人生活周遭事物的想像。如果你是父母,當孩子很小的時候, 你曾經陪他們一同閱讀圖畫書,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眼睛會馬上先看文字,再用文字解釋你看到的圖畫;而孩子卻花很多的時間看圖畫。 當孩子認識文字不多的時候,他們就習慣用圖畫來發現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當我們成人習慣尋找文字來解釋這個世界, 我們就好像缺乏了認識圖畫、了解圖畫,甚至閱讀周遭景色與事物的能力,也少了一些想像力。成人,除了看文字書之外, 偶爾也要看看圖畫豐富的書,例如這本《閱讀˙泰雅》。

  當然,文字力量巨大,除了口語、繪畫、音樂、歌謠、舞蹈,以及各種的傳統手工藝, 文字仍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比方說,孔子的思想,也是透過文字才能傳承到今天。 這本《閱讀˙泰雅》裡面的漢文描述,就加進了很多泰雅族的詞彙。在故事的背景底下,引進這些詞彙, 可以讓讀者容易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這是學習這些詞彙的好方法。還有,如果我們查看字典(例如:牛津字典), 它定義「文化」(culture)為國家或群體的風俗、信仰、藝術、生活方式及社會組織,而「文明」(civilization)為一個發展成熟與組織良好的人類社會狀態。 這本書提醒我們,從文化到文明,需要包容才會豐富,需要融合才會提升,需要累積才會源遠流長。

  《閱讀˙泰雅》,雖然看似一本普通的書,只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趙天佑的創作, 但它卻可以引導我們如何連結並解釋從圖畫到生活到景物到文字到文化到文明等等的事,它可就不是一本普通的書。 以上,也許是我閱讀這本書的想像;讀者你們,當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你們也會有你們的想像。

  這本書也是中央大學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 「書香學堂:透過大量閱讀、聊書和創書培養偏遠地區的閱讀文化」的一個別緻並具深意的成果, 我特別感謝圖書館長李力庸教授與他的同仁,以及其他中央大學的同事與志工,當然也包括復興鄉泰雅族耆老等與故事作者的參與與投入, 才能出現這本書,並順利出版。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