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的未來運作及「分館」的存廢問題

洪秀雄

【導言】:

圖書館支援全校之教學與研究,以「全體」師生之方便為主要考慮,作最有效率之管理。在新館啟用之際,特別為文說明本校圖書館的新資源、未來運作方式,特別是對所謂「分館」的態度。基本上,圖書館將以新圖書館的優越設備、設施與空間資源為基礎,提升服務品質與管理效率,除了圖書資料不在身邊外,我們將提供比現在「分館」還方便的措施。進而消除對「分館」的需求以及因「分館」的存在而造成的重複投資、人力浪費、反效率等缺失。

【說明】:

(一)圖書館的未來運作

(1) 新圖書館(以下簡稱「新館」)的規劃情形在「圖書館通訊」第七期中有頗為詳盡的說明,這裡僅對與「分館」功能有關的項目加以說明。新館中地下一樓為資訊室及自修閱覽空間,二樓為現期期刊室,三至六樓為中、西文圖書典藏區,七、八樓為過期期刊區。其中二樓及七、八樓和本文有直接關係,下面特別提出說明。

(2) 二樓現期期刊區共有 220坪的空間,共可放置西文期刊 3,680種、中文期刊 900種、大陸期刊 430種、日文期刊96種,共計可容納 5,100種期刊的同時展示。足夠涵蓋未來全校所有的現期期刊。( 詳見圖一。)

而且二樓中有閱覽沙發席 136個,研究卡座20人。因此不只是您來一趟圖書館就可以找到本校目前所訂的所有期刊(而不必像現在那樣需跑遍全校將近十個「分館」及「圖書室」),而且可以舒舒服服的攤開各色期刊,在寧靜、光線充足、有氣氛的新圖書館中,享受閱覽的樂趣;也可以找個研究卡座,專心的閱讀、作筆記和思考。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好地方是一星期七天、一天15小時(除了國定及校定假日以外)對您及所有師生開放,任何人都不必愁到別人的地盤會吃閉門羹的事在這兒發生。

(3) 新館七、八樓將分別放置中、西文等裝訂的過期期刊(見圖二及三)。每層樓各有將近四百坪的空間,可放置報紙合訂本四千餘本,中文期刊裝訂本約九千餘冊,日文及大陸期刊裝訂本四千五百餘冊,以及西文期刊裝訂本75,600冊。這兩層還有閱覽沙發席一百三十餘個、研究卡座22人。至少在今後的七年裡,這裡的空間無虞匱乏。

(4) 新館中將至少有七部影印機,並在影印需求量增加時,還會增加影印機的數量,同時降低影印的價錢。另外,各學院或系所若有需要,也可提供影印機,圖書館可以挪出空間供置放,圖書館將協助管理。

(二)「分館」所造成的問題面面觀

(1) 現在的研究很多是跨領域的,我們常常要看一些不同領域的期刊及圖書。如果像目前這樣,期刊分散在各系所的圖書室及「分館」,當我們要參考放在不同圖書室的期刊時,就必須跑好幾個「分館」,而很可能這些「分館」還是鎖著的(有些系所的圖書室是用「電子鎖」鎖著的,而大部分的系所圖書室是採自助式--沒有人管理的),需要找助教開門或拿鑰匙,而常常那時該助教正好去上課或出差或請假,因此跑得滿頭大汗,卻一無所獲----這是我個人不只一次的經驗。常常自己的一時方便是建立在許多人的不方便上。如果期刊都放在新館就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2) 維持一個圖書館的運作,不但需要有專職的人員,也需要相當多的工讀生配合。維持這麼大的新館是需要相當數量的工讀生的,而且這個數量是不會因為有「分館」而減少,因此「分館」所用的工讀生都是重複的人力。如果「分館」的工讀生用的是學校的工讀生名額,在目前學校工讀獎助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就是嚴重的資源浪費;如果用的是業務費,在目前學校業務費短缺的情況下,也構成嚴重的經費浪費。圖書館是佔地方的,而且建築強度還需要是一般建築的兩倍以上。目前各系所都在埋怨空間不足,學校也發現可蓋建築的空地越來越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分館」的存在就是空間的浪費;而強度不夠的建築拿來當圖書館使用,等於在校園裡放了一顆危害安全的定時炸彈。至此,很明顯地,如果「分館」取消了,不但全校可以獲得那些被重複、浪費的資源,而原來維持「分館」的單位,現在空間多出來了、經費也更充裕了;更重要的,不會被繁雜的圖書管理問題搞得焦頭爛額,不亦快哉!讓圖書館專業的人去煩惱圖書館的問題吧!

至少,當你有地方「養」一個「分館」時,你就應該喪失喊「空間不足」的權利了吧?!

(3) 因為「分館」的存在,總圖書館(以下簡稱「總圖」)的許多作業均無法依正常流程運作,浪費許多時間與人力在做資料移送、點交及聯絡作業上,使有限人力無法做更有效的利用與發揮,也使業務推展受到限制。

(4) 由於各系所圖書室大多採自助式管理(也就是無人管理),造成圖書及期刊的遺失,造成資產的損失,並影響到期刊收藏的完整性,進而使其他使用者的權益受損。遺失的單本期刊購買不易,而且價格昂貴。

(5) 最重要的是:新館中有十餘位圖書館專業的館員,提供最有效率的管理及最好的服務。而因為圖書館員額編制嚴重不足,將來「分館」將不會有任何專業館員駐守管理。「分館」將必須自費聘僱人員,在受過專業訓練合格後任用。維持「分館」的院或系所還必須派出專任教師,在受過圖書館專業訓練後,督導「分館」的業務推行,並負責「分館」的成敗。

(6) 當初「分館」的成立是由於總圖的專業人員不足(即館員多為非圖書館專業的人員),業務推展不力,成效不佳的情況下促成的。但現在總圖的館員大多為圖書館專業人員,素質已今非昔比,而且業務都有周密的規劃,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在近二、三年來,總圖的實力與工作成果有目共睹,「分館」已失去存在的理由。何況,「分館」也因缺乏專業人員而變質,比當初的總圖還糟,若非這一、兩年總圖緊急動員收拾殘局,恐怕很快就會變成無法料理的局面。

(7) 本校的幅員並不算遼闊,由消夜街的側門走到北面圍牆只有八百公尺,在東西方向,由校門前的圓環到西面圍牆也只有1.25公里。大多數系所與圖書館間都在二、三百公尺的走路範圍,即使最遠的機械館也只不過五百公尺的走路距離,文學院與工學院的大部分建築與新館更是在咫尺之間。

(8) 在網路發達的資訊時代,也許會有人以為圖書館採分散式處理也沒什麼不可以。其實他們忘了一個關鍵的細節:目前絕大多數書本及期刊仍是紙本的。數據化的資料是可以在網路上任意的傳送、擷取,但書本這東西你還得親自用手去拿。說得更白一點,假設你在網路上查到五本你很有興趣的書,而且分別存放在五個不同的「分館」,你是無法叫這五本書自動循網路跑到你手上的,你還是需要跑五個地方去借書。但是,如果現在所有圖書都「集中」典藏在一個圖書館呢?我想答案太明顯了吧!?

總而言之,「分館」可能僅提供一項好處:自己常用的資料放在身邊,方便隨時取用(但也別忘了,這是建立在別人的不方便上),壞處則有一籮筐。因此廢除「分館」對大家、學校都會有一籮筐的好處。

其實,「分館」的存在實質上牽涉到了學校資源的重新分配,以及全校師生使用學校資源的權利的重新分配,並不是只牽涉到當事系所的權利而已。在學校資源越來越有限的情況下,「分館」應該廢除,不然就應該擔負所有的人力、經費、空間等支出,而該單位也應對全校師生負責該「分館」的一切成敗。由圖書館來收拾殘局的景況將會成為歷史,而且不應該讓它有機會重現。

完稿於82年10月 8日。感謝林麗芳、陳芷瑛、朱碧靜詳讀原稿並補充及提供修改的意見。